長鰭籃子魚

生態

  • 大型個體通常單獨或小群出沒,幼魚會組成小群甚至超過一百條的大魚群。
  • 背棘含毒素,被此魚刺到會引起毒素性疼痛。
  • 晚上會在沙質海床或基質、大石或碎石旁靜止不動地休息。
  • 適應力強的品種,差不多在香港任何水域都可以發現,包括維多利亞港、避風塘及排污渠口。
  • 三至六月為繁殖季節。
  • 以有機碎屑、雙類、魚、藻類及小型無脊椎動物為食。
  • 根據阿聯酋的報告所稱,此品種成熟期為兩歲,壽命可長達八年。

描述

  • 背部橄欖綠至啡黃色,腹部銀白色。
  • 全身佈滿無數藍至白色小點。
  • 鰓蓋後有眼大的黑斑,有時比較模糊。
  • 夜晚時會出現白與淺至深啡色的斑駁花紋。

俗名: 泥鯭, 褐籃子魚, 褐臭肚魚, 長鰭籃子魚, 長鰭臭肚魚

科的統稱:泥鯭

學名:Siganus canaliculatus / Siganus fuscescens___(Park, 1797)

最大長度: 全長40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