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錢斑

生態

通常單獨出沒。 在香港,本品種的領域面積大約是48平方米。 在3至5歲期間,雌性可轉性為雄性。 以魚類和小型無脊髓動物為食。 在19世紀50年代期間曾有計劃將本品種引入夏威夷,但最終未能成功建立穩定的種群。

描述

  • 魚身滿佈六角形至圓形的棕色斑,有些色斑會連在一起。
  • 尾部的棕色班較身體上的小,而另一相似的品種玳瑁石斑魚的尾部斑點則與身體的斑點相似。
  • 另一用來分別玳瑁石斑魚和網紋石斑魚的特徵在胸鰭基部下方。只有玳瑁石斑魚在此部位有兩條深棕色紋,網紋石斑魚則有斑點。

俗名: 網紋石斑魚, 蜂巢石斑魚, 金錢斑

科的統稱:石斑

學名:Epinephelus merra___(Bloch, 1793)

最大長度: 全長32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