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現階段,普查小隊的義工還未能作全面公開招募。基於資源所限,為了讓每位義工能獲得充份培訓,並確保取得的資料維持高水準,因此我們未能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團隊人數。在潛水季節開始前,所有義工必須再次參與年度的訓練課程,以複習一下調查的方法及分辨珊瑚魚的技巧。每次進行水下調查時,義工都會由海洋生物研究員帶領,直至他們對分辨珊瑚魚有基本的認識,並且能夠準確地識別香港水域常見的珊瑚魚品種為止。
可以說是,也可以說不是。對於本身對珊瑚魚未感興趣的初學者而言,很多珊瑚魚驟眼看都差不多,的確是難以區別的。這個普查至今在香港遇到大部份的珊瑚魚,其身體特徵都足以在水底單憑外觀準確地分辨不同品種,而無須採集身體樣本作分析。就如其他技能一樣,這個熟練度都是要熟能生巧的,要專注才可認識更多及辨認得更準確!
們亦可留意魚的棲息環境或其行為。如有興趣知道多些如何從外觀分辨珊瑚魚,可參考本網頁的「辨別魚類之基本功」分頁。
每組潛水員每次下潛均會攜帶至少一部相機或攝錄機作水下拍攝之用。在可行情況下,遇上每一個品種均會拍照或拍片,供上水後仔細觀察身體特徵。若該品種屬香港稀有品種、此普查未有記錄過的品種、或懷疑是香港的新記錄,則必須附有相片或短片作證明。
珊瑚魚普查通常在5月至11月期間進行,平均每星期一次,但具體開始及完結日期以及有多頻密,則取決於天氣及水底狀況。普查會在整個冬天暫停,因為海水溫度可以變得非常低;而過去亦有研究顯示香港的珊瑚魚在冬天的活躍程度會減低,令遇上牠們的機會同樣減低。經考慮到潛水員的安全以及發現珊瑚魚的機會較低,這個珊瑚魚普查並不會在冬季進行。
普查小隊的義工一般而言是不作公開招募。基於資源所限,為了讓每位義工能獲得充份培訓,並確保取得的資料維持高水準,因此我們未能在短期內大幅增加團隊人數。然而,我們亦會不時舉行宣傳推廣活動,或會有少量名額供持有潛水執照的公眾人士參與。詳情請繼續留意這個網頁的更新!
現階段,我們教授辨認珊瑚魚的工作坊暫未開放予公眾參與,如希望我們作特別安排,請聯絡我們。
香港長長的海岸線提供了如岩礁及珊瑚群落等重要的棲息環境,養活了數量豐富且品種多元的珊瑚魚。據指出,僅僅是香港水域的珊瑚魚多樣性,已比得上整個加勒比海!
香港擁有豐富的海洋資源,但我們對於確實有哪些生物與我們分享這片水域所知甚少。欠缺這些資料,令管理及保護天然資源變得更為困難。舉一個例子,過往香港市場上售賣的魚很多都是在本港水域捕撈的,但現時大部份的魚都是從進口的。究竟有多少魚在本港水域消失了? 是否有些水域的魚類比較豐富? 若我們希望保育野外的魚群,究竟要保護哪些重要的地方? 如果知道有哪些魚類仍然生活在香港水域,棲息水域在哪兒,以及有多常見,可能會更容易解答以上的問題。
這個普查在設計上,就是為了促進科學研究、學術研究以及保育行動等而搜集資料。所得資料曾獲以下團體引用:世界自然基金會香港分會 (制作《海洋生態熱點地圖》
)、2016及2017年生態速查 、香港政府漁農自然護理署 (印制《香港海岸公園的海底世界》 ,以及《香港水域常見珊瑚魚圖鑑》。關於斑類的資料,亦促進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石斑魚及隆頭魚專家小組完成對石斑類的評估。另外,香港的新記錄品種亦已刊登在由同行評審的期刊上 ,正式擴大了香港的珊瑚魚記錄。若有需要,普查的結果亦希望可作為沿岸發展的環境影響評估報告的參考。而香港的《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
意欲就本地的物種進行評估,其中與珊瑚魚相關的評估,將來亦可參考114˚E香港珊瑚魚普查的資料。香港人到長久以來與大海及魚都有著緊密的聯繫。不論是以往小漁村,還是今時今日酷愛進食海鮮的情意結,珊瑚魚都是與香港的歷史及文化發展息息相關的,而這種熱愛還未減退。「無魚不成宴」正正道出了這種關係。
儘管如此,本土的珊瑚魚研究卻非常有限。珊瑚魚都被視為食品,但很少人認識珊瑚魚的生態及生物學上的特性,或視之為野生生態保育的其中一個重要範疇。我們希望透過這個珊瑚魚普查,為市民介紹本港水域中色彩繽紛的魚類,將市民與大自然的關係拉得更近。
基於現有的人力及財務資源,加上上述原因,這個香港水域的普查決定以珊瑚魚為首要目標。可是,很多其他海洋生物仍然是缺乏研究的,例如海洋的多毛蟲 (環節動物) 及海蛞蝓 (海兔) 等,希望將來會有更多就不同海洋生態進行的研究。
網頁沒有詳細列明魚類分佈,以免變相鼓勵市民到特定水域捕撈指定物種。若你需要該些資料作保育、研究或相關用途,請直接聯絡我們。
這個網頁的目的是分享香港水域珊瑚魚的基本資料,以提高市民對珊瑚魚的欣賞及推動其保育工作。為了減低對所載物種可能帶來的影響,網頁絕不會列出其全球衛星定位系統 (GPS) 的位置,特別是香港的罕見品種,以及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IUCN) 《瀕危物種紅色名錄》 6有絕種威脅的品種,我們亦會對這些品種的出沒位置及分佈資料加倍小心處理。
到現時為止,僅僅單靠這個普查,是難以評估香港禁止拖網捕漁後為海洋生態帶來的變化,因為普查是於禁止拖網捕漁後才開始的,沒有之前的資料作比較。而且,這個普查是於珊瑚群落及近岸位置進行,不一定與底拖網漁船的捕漁海域重疊,因為後者通常於離岸較遠位置進行。
因為沒有禁止拖網捕漁前的資料,以致不能相互比較,這正正顯示了必需要持續進行普查及研究,才可提供基本的資料以作不同時間的對照。
很遺憾一次都沒有,希望有一天能碰上!
除了海洋垃圾,114˚E珊瑚魚普查並沒有從海洋中帶走甚麼東西。為了一己私慾而騷擾海洋生物,這亦是極為不予鼓勵的行為。
聯絡我們。 我們會儘快回覆。